担心地方债务金融风险
厉以宁所讲6大问题,皆为当下热门话题,包括土地确权、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国企民企协调发展、城镇化、中等收入陷阱、创意创业创新等。
谈城镇化,厉以宁说,西方城市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城市病”,生态被破坏,交通拥挤,生活质量下降,现在它们又开始“反城市化”,富人往郊区搬而穷人往城市挤。我国的城镇化必须走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那就是“老城区+新城区+新社区”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面,最难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就业问题,二是城市建设经费来源。当家庭农场发展起来,务农成为职业后,就业问题就不难解决。但城市建设经费从哪里来?厉以宁说,土地财政到今天已经走到了尽头,不能再靠卖地为生,他非常担心当下地方债务的风险,这一届政府借下的钱谁来还?一旦金融链断裂,风险就大了。
遗产税目前没有实际意义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自去年以来一直热门,大家讨论的重点放在二次分配。昨天,厉以宁表示,他认为改革的重点应放在初次分配,原因有四:一是城市居民可以有房产,农民目前没有财产性收入,这是城乡差别的重要方面,解决土地确权就是要解决农民财产性收入问题;二是打工者与雇主之间的地位不平等,工资过低,还有欠薪发生;三是农民牧民等农产品生产者与大超市等采购商,一个弱势一个强势,生产者赚不到钱;四是进城打工者因为所受教育限制往往工作不如意,其原因是人均教育经费在城乡差别上表现突出,农村教育资源少导致农民受教育的程度低,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导致就业资源不均。
厉以宁认为,二次分配的重点要放在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在国际上,初次分配不足二次分配补,而在我国有些地方,二次分配不但没有弥补差别反而扩大了差距,比如公务员有公费医疗,而农民工自己还要掏腰包。
在谈二次分配时,厉以宁还谈到了遗产税,他认为这个主意不错,但短期很难,甚至可以说没有实际意义。开征遗产税至少有三个条件,一是完善财产登记制度,二是确定合适的税率和起征点,三是社会接受度。为什么说没有实际意义呢?厉以宁说,西方遗产税的对象是富翁、老年人,而现在中国的老人都不富裕,财富掌握在年轻一代手上,一旦征税,后果就是让他们把资产转移到国外,国家根本收不到钱。另外一个情况是,中国还有不少大家庭生活在一起,一搞遗产税不是逼着人家分家嘛。因此,在“适当的时候开征遗产税”之前有许多细致的工作要做。
谈楼市:通过税收限制转售
在提问环节,委员们有问股市的,有问楼市的,有问分配改革的,有问深圳创新的,有问央企如何分红的。谈到股市,厉以宁表明自己的态度——要有信心:一是要对中央的改革有信心,二是要对克服眼前的困难有信心。谈楼市,厉以宁表示没有具体研究,但对出现的假离婚、假结婚表示不解,他认为简而言之就是政府管好基本保障,市场去管高端的,“混在一起就不好办了。”他反对拍卖土地催生地王的做法,并认为限购的措施也不对,可以通过税收限制转售来减少投机。
责任编辑:陈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