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医药行业可谓暗流涌动。在传统制药企业发展模式遭到冲击、业绩整体下滑的同时,互联网+等新趋势在医药行业的应用开始受到重视,让移动医疗、智慧医疗等概念大行其道。
2015年也是医药行业改革纵深推进的一年。包括分级诊疗、医药分家在内的改革,推进难度越来越大,可谓进入深水区。“以前有关该行业的文件都是包括国家食药监总局、卫委、商务部、发改委等部门发布,而今年以来,很多政策的发布平台都是国务院。这意味着,上述实施难度很大的政策有望一点点的推进。”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负责人史立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分析师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医保支付压力的加大,政府开始注重医疗投入的合理性、有效性,即更重视资源的优化配置。“未来有利于提升医保支付效率的细分领域将受到重视,而任何无效的应用和操作将逐渐被抛弃,企业应看到未来的发展方向,及时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
上市药企整体业绩增速放缓
医疗服务子行业快速增长惹眼
自2013年下半年起,医药工业产值和利润开始出现增速放缓的趋势。即使是业绩较好的上市公司,也感受到了业绩增长乏力的寒意。据数据,2015年前三季度,按照申银万国行业分类,208家上市公司总计实现营业收入5763亿元,2014年同期为5097.7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86亿元,2014年同期为397.5亿元,同比增长22.2%。“医药行业整体业绩承压的主要原因是医药招标、医保控费和宏观经济不佳所致。”一位医药行业分析人士向记者介绍。
不过,从申银万国二级行业分类来看,生物医药行业不同板块的增长幅度出现了分化。
中药行业59家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37.9亿元,2014年同期为1219.1亿元,同比增长仅为9.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8亿元,2014年同期为153.7亿元,同比增长22.5%。
化学制药板块66家上市公司201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45亿元,2014年同期该值为1225亿元,同比增长约为9.7%;201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8.25亿元,2014年同期该值为108.6亿元,同比增长约为18%。
责任编辑:张一一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