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22日讯 (记者 梁靖雪)时间进入3月,2017年央企重组大幕终于拉开。中国海诚21日早间发布公告称,其控股股东中轻集团与保利集团拟实施重组,中轻集团整体产权将无偿划转进入保利集团,公司实控人可能变为保利集团。此前,“1号央企”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2号央企”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也由下属控股上市公司宣告正筹划战略重组,被舆论称为“中国神核”要来了。这就意味着,2对4家央企重组,使得国资委直接监管的中央企业总数调整至100家。
据了解,中国轻工集团公司是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2008年底经国务院批准,由原中国轻工集团公司、中国海诚国际工程投资总院和中国轻工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三家中央企业重组而成。主营业务为轻工原材料和产品的开发及应用等。中国保利集团公司系国资委管理的大型中央企业,现已形成以军民品贸易、房地产开发、文化艺术经营、矿产资源领域投资开发、民爆科技为主业的"五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资委主任肖亚庆接受采访时表示,2017年将继续深入推动央企重组,重点是钢铁、煤炭、火电领域。全国"两会"刚刚落下帷幕,两大核电央企筹划重组,将提升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合并”成为央企最重要的关键词。2015年初,中国最大的两家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商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在分开15年后再度合并。同年5月,国家核电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宣布正式合并,成立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12月1日,国资委宣布南光(集团)有限公司和珠海振戎公司实施重组,珠海振戎将整体并入南光集团,成为南光集团在内地的子公司。12月8日,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与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宣布实施战略重组,中冶3500亿资产并入五矿,成为其全资子企业。12月11日,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与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整合方案获批,集团名称为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中远海运)。12月29日,国资委发布公告称,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并入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至此,国资委直接监管中央企业减至106家。
进入2016年,央企兼并重组进入“快车道”,国资委继续推动了港中旅集团与国旅集团、中粮集团与中纺集团、中国建材与中材集团、中储粮总公司与中储棉总公司、宝钢与武钢的重组。2016年7月11日,国资委对外公告称,港中旅集团与国旅集团实施战略重组,国旅集团整体并入港中旅集团成为其全资子公司。7月15日,中国中纺集团公司整体并入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中国中纺集团不再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8月22日,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中材集团实施重组。11月23日,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整体并入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不再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12月7日,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和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发布公告称,其合并事项获得中国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审核通过,宝武钢重组正式落定。
责任编辑:张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