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年前的6月25日,第一个全国“土地日”拉开了纪念《土地管理法》颁布的序幕,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保护土地而设立专门纪念日的国家。
31年后的今天,我们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的大道上,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管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新《土地管理法》的颁布实施都对“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提出了全新要求。
去年以来,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标新时代新要求,准确把握职责使命,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当好生态文明建设“主力军”,在土地要素保障、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修复治理、自然资源保护、营商环境建设等领域积极作为,开创了工作新局面。
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 为土地管理施加“硬约束”
寸土寸金关乎国计,一陇一亩承载民生。
从今年3月开始,我市全面推进“田长制”,建立了“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监管到位”的耕地保护监督体系。截至至5月底,各区县全面落实耕地保护“田长制”,按照县、乡、村三级“田长制”管理体系建设,以村为基本单位实行网格化管理机制,确保“田有人看、地有人管”,全社会齐抓共管。截至目前,全市已配备各级田长和田管员7002名。
不仅是推进落实“田长制”,我市还创新推出了一系列举措,着力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在土地综合整治、集约节约用地和土地执法等领域加大推进力度,完善耕地保护监督考核、奖惩机制,确保完成全市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
在日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耕地保护正迈入智能监管时代。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通过共享使用通信铁塔高清监控视频,实时观察周边土地情况,并通过系统智能算法,自动识别工程车辆、设备,第一时间发出报警信息,提示工作人员到现场核查,及早发现、制止、查处违法用地行为。
与此同时,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县域自行平衡、市级适度统筹、市场有偿调节、重点项目优先”的耕地占补平衡机制,按照“先补后占”“占优补优”的原则,通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项目,对项目占用的耕地及时补充,连续23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此外,我市扎紧制度“篱笆”,严守耕地红线。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扎实开展了非法“水洗砂”专项整治、违法违规用地整改、土地问题综合整治等专项整治行动,尤其对新增违法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行为“零容忍”,推动形成了依法查处违法用地的高压态势。
保护自然生态坚守红线 让绿水青山永葆“高颜值”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承担着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两统一”职责使命。
近年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切实扛起使命担当,当好全市自然资源“大管家”。
在全省率先实施林长制改革,全面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制,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实现了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从根本上解决了保护森林资源力度不够、责任不实等问题,形成了上有书记市长整体谋划、下有基层林长护林员责任到人的良好局面,实现了生态有保护、群众得实惠的双赢目标。
同时,全市各级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强抓森林防火不放松,推行联合督查、包联督导、执法检查和常态督导等多种方式,压实各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森林防火责任,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森林防火网格化体系,落实属地管理、行业监管和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形成了森林防火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此外,积极开展绿色矿山建设,推进废弃矿坑修复,深入开展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和扬尘污染综合整治,共治理“三区两线”可视范围内历史遗留矿山12处,完成绿色矿山评估15处,报省厅遴选10处;有效实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清理松材线虫病病死树、枯死树12.68万株,圆满完成省自然资源厅下达的任务目标;推动自然保护地整合,全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为21个95174.35公顷,整合优化预案率先通过省技术审核。
国土调查事关群众美好生活,基础性作用明显。我市三调土地利用现状初始调查、统一时点更新调查、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沙化调查等各阶段成果上报速度和质量均居全省前列,各区县三调初始调查成果国家核查平均差错率0.03%,质量全省最好,为开展各项规划工作绘制了一张优质“底图”。
集约利用资源保障发展 为经济发展提供“加速度”
土地是民生之本,更是发展之基。在我市推进精致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如何实现发展建设与资源保护的双赢?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作为前瞻环节,城市规划直接关系到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以及发展动力的持续,事关精致城市建设工作的方方面面。
去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统筹衔接各类规划,牢固树立城乡一体的理念,加强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稳步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先后完成了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总体城市设计,形成了城镇开发边界等12个专题研究方案;制定印发了《日照市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规则》《日照市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指南》,加强村庄布局专题研究,确定了我市城镇开发边界外1129个行政村的村庄分类。同时,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制定出台了日照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形成了“双评估”“双评价”“三区三线”规划成果。
土地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是破解当前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难题的根本出路。
去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全力打好要素保障攻坚战,加快推进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交出了一张可喜的“成绩单”:扎实推进资源领域改革,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积极对上争引指标,保障重点、民生项目需求;全面盘活存量用地,处置批而未供土地2164公顷,处置闲置土地57.3公顷,低效用地再开发347公顷;稳妥推进存量挖潜,实施土地整治项目20个,全市结余耕地占补平衡指标633公顷、水田指标89 . 5公顷,有效保障了发展需求。
一项项举措、一串串数字,来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从上至下的细致工作,也正是该局胸怀全局、服务大局的真实写照。
坚守为民情怀优化服务 以惠民利民架起“连心桥”
“问题解决了,证书拿到了。”近日,市民李先生手持崭新的不动产权证书,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李先生所在的小区因历史遗留问题一直无法办理不动产权证书,而现在小区居民们心中悬着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近年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流程最简、时限最短、服务最优”的目标,优化服务、流程再造,不断深化自我革命。
自去年起,我市启动了房屋交易和不动产登记一体化改革,将交易与登记职责一步整合到位,拉开了不动产交易登记一体化的序幕。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市不动产交易登记中心创新管理思维,站在“群众视角”,通过打造“服务的物联网”,将不动产交易和登记“多链”场景,集成为“一链”服务,实行业务流程的革命性再造,开启了“务联网+”不动产交易登记一体的4.0“一链”时代,探索出一体化全业务统办、一码式全过程帮办、一件事全场景联办、一链条全流程智办的“四个一”模式,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登记财产”一级指标,出台了9类20项改革创新举措。
以惠利民生为目标导向,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深入开展“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测合一”改革,制定了《日照市建设项目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实施细则》,出台了《日照市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管理办法》,方便了办事群众,提高了工作效率;扎实推进“标准地”改革,会同10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行“标准地”出让制度改革的工作方案(试行)》,截至目前,全市范围内共54宗247.6公顷工业用地进行了“标准地”供应。
服务既要“想得到”,更要“做得好”,这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紧紧围绕广大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现实映照。
坚持党建引领矢志不渝 践初心使命当好“守土人”
“我们要转换观念,真正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成为民服务实际行动,主动换位思考,坚持以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为导向,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让服务措施实打实、接地气,让群众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近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仲强,来到市不动产交易登记中心、局业务办理窗口,围绕提升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开展“听民声、走流程”活动,现场为企业和办事群众服务时表示。
自我市开展“听民声、走流程”活动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度重视,印发了实施方案,确定了10项重点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事项。目前,不动产交易登记实现群众从跑房管、税务、不动产3个部门减至只跑不动产1个部门,办事环节从8个环节压缩到1个环节,办理时限由12个工作日降至5个工作日,新增5类“即时办”业务,可实现一日办结。
这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守责任担当的生动缩影。为了强化责任落实,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去年以来,该局围绕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建设模范机关这一主题,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开展了为期四个月的作风集中整顿“五比五看”活动,补短板、促融合,抓流程、提效能,实现部门加速融合,为书写好“十四五”答卷蓄势聚能。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决策部署,聚焦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重点,在细微处下功夫,在责任落实上勇担当,在为民服务上守初心,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党建强,则合力聚、风气清。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供地审批制度改革为契机,开展了自然资源要素服务“项目突破年”活动,主动上门服务和调研,倾全力服务项目建设。局党组成员带队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围绕重点项目、民生工程规划许可和用地保障,紧盯项目前期手续办理、用地报批等重点环节,明确时间节点,靠实推进责任,挂图作战,全程跟踪指导,全力做好各项保障服务工作。
同时,通过创新引领,加强内部融合,推进流程再造,打破了不同科室、单位之间的职责界限;通过建设共享共建数据平台,构建项目准入、用途管制、审批服务、执法管理的“全链条”业务流程,形成内部协调顺畅、上下联动有序、整体运转高效的工作新格局。全系统在管党治党、政风行风、行政效能上都有了明显的好转。
同一片土地,同一个梦想。在第三十一个全国“土地日”到来之际,“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的主题明确地表达了要继续坚守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让“人人节约用地 人人保护耕地”转化为全社会的行动自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构筑坚实的资源基础。
重整行装再出发,砥砺奋进谱新篇。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将继续按照“12361”工作思路,凝心聚力、扬帆致远,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党的百岁诞辰献礼,为现代化海滨城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郑笃凯)
责任编辑:张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