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孙罗南 青岛报道
8日清晨,天蒙蒙亮,王泽峰4点50分起床,5点多出门,5点40分到公司,6点多上飞机,这一天,他飞早上7点的航班。
帅气的制服,闪亮的徽章,系上领带,拖着飞行箱,作为副驾驶的他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从登机那一刻起,王泽峰始终紧绷着神经,做着飞行前的一系列准备,将起飞机场、目的地机场、起航高度、速度等输入计算机,核实飞机的机油情况、人数等,检查飞机状态……
每天,在中国各个城市的机场,都有大量飞机起降经停。近几年,中国民航业发展正值黄金期,这背后,离不开众多像王泽峰这样怀揣蓝天梦的民航人的付出。
由一名稚嫩的飞行学员到如今的不断成长,在褪去飞行初期的兴奋之后,飞行已经成了王泽峰热爱与敬畏的事业。
对他而言,三万英尺高空是人生的舞台之一,在这个蓝天舞台上,改变的是人生轨迹,获得的是梦想成真。而飞行员这个角色也意味着更多的责任与不断的成长。
严格的筛选
2013年,在人生事业刚刚起步期,王泽峰毕业后进入了国内某航空公司,2015年来到青岛分公司。在叩开航空公司的大门前,每一名飞行员都经历过严格残酷的筛选过程。
时光回溯到王泽峰大三那一年,他还在烟台大学读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有一天,他在校园网上被航空公司的招聘启事所吸引——英语好、不戴眼镜的这个前提条件给他带来了一份梦想的机遇。
在学校里热爱运动,英语成绩不错,加之身体素质较好,王泽峰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加入了山航“大改驾”的初选。从大学生中招收飞行员,俗称“大改驾”,也是目前国内航空公司招飞的主要方式之一。
要成为一名飞行员,对身体素质要求极为苛刻。经过大型“海选”考察后,王泽峰最终脱颖而出,并参加了为期3天的“上站体检”。
“这是一次严格的体检,包括身体各部位的100多项全面检查,光眼科就要检查将近30项。”王泽峰对经济导报记者说。
“每个人都是怀揣着梦想,希望从事这个行业。”王泽峰说,“那时最残酷的是,每天,淘汰就发生在你身边。我当时印象很深刻,我们是两个人合住一个房间,我在那里待了3天,同屋换了3个人。”
在通过多次严格的体检、完成大学学业后,作为一名“大改驾”学员,王泽峰进行了4个月培训,学习航空专业英语和民航理论知识。此后在通过国外航校面试后,他踏上了大洋彼岸的美国,进行为期一年的飞行技能学习。
对于在美国的学习与生活,“可以说是一直在不断考试,不断考取执照。”王泽峰说,“在美国培训的这一年,既要学习深奥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做好飞行技术训练。”
待回到国内,要想真正登上飞机,还需要通过改装改机型理论考试等。就这样经过层层考核筛选,一路过关斩将,王泽峰成为了一名职业飞行员,2015年开始正式踏上飞机。
由梦想成为一份职业
8日这天,王泽峰要从青岛飞大连、上海虹桥。“到达目的地后,通常都是再飞回来。经过至少9-10个小时休息期后,第二天接着飞。通常连飞三四天后,能休息三天左右。”王泽峰告诉经济导报记者,“有时是飞到目的地机场后在那住一天,第二天再原路返回,这就叫驻外。”
对于飞行生活,很多飞行员将其描述为辛苦、单调和机械化。“飞行员的压力确实很大。俗话说,压力不大的飞行员不是好飞行员。”王泽峰感叹说,“这个行业并不像外人想象得那么风光,实际上很辛苦。”
如今,王泽峰在青岛已经安家。“由于经常要驻外,飞行员陪家人的时间很少。家里的事情很少能顾及,也没有节假日这一说,过年都要加班。”王泽峰说。
全年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962.51亿吨公里,全行业完成旅客运输量48796万人次,民航运输总量连续9年排名世界第二……
这是民航业晒出的2016年度成绩单,这背后也是每一位民航人的坚守。而飞行员则是保障飞行安全的一道最重要关卡。
“我们这一辈子就是不断考试,不断学习培训。现在是定期训练,包括地面的、理论的训练。”王泽峰说。
“对飞行,还是有种梦想。其实,一开始就是一个梦想,那时候叫人生梦想,现在变成了一份职业。”王泽峰对经济导报记者说,“作为一份职业来看待,依然有那股冲劲,毕竟,我们还是在一个不断学习进步的阶段。”
责任编辑:张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