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家乡,是一份永远的牵挂。那一抹挥之不去的乡愁,牵动亿万中国人在这短短的春节假期,踏上归途。
回家团聚,温馨过年,但经济导报记者的观察与思索并未停歇。他们始终用眼审视,用心体味,用笔记录,倾听百姓的欢乐忧愁,触摸经济的真实律动。
下面这些故事,由身边人娓娓道来,并不离奇曲折,却是真实鲜活。在其中,既有新经济带来的新气象,也有与转型期相伴而至的阵痛。这里,记录的是真实的经济影像,它也许并不完美,但留下了你我共同砥砺前行的坚实足迹。其背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发力。此时,那苍莽的原野之下,正孕育新绿。 (任旭强)
环保风暴雷厉治污
●采访时间:2月1日(农历正月初五)
●采访地点:沂南县广电局家属院
●受访者:高艳 46岁
●受访者职业:山东裕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人
◆导报记者 王伟 沂南报道
一场适时的冬雨将鞭炮燃放后的灰霾洗净一空,天空变得湛蓝,偶有几缕白云飘浮。
高艳的心情是复杂的,作为山东裕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职工,她已经半年没工作了,所在公司因为环保问题自去年8月份停产至今尚未复产。
为实现环保达标排放,公司正在筹划上马新的燃气锅炉替代燃煤锅炉,今年4月份复产,这期间只给职工发放基本的生活费。
2016年,虽然那场席卷临沂的环保风暴已过,但是环保治理的节奏并没有慢下来,责令不达标企业停产已成为沂南当地环保治理的常态。
其实,在高艳的记忆中,公司因环保问题停产,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春节期间串门,高艳还发现,这一年来,因环保问题拖后腿而停产整治的其他沂南企业也不少,像她一样,很多亲戚朋友也在这一年经历了暂时的歇业。
当地2016年环保执法记录印证了高艳的说法:沂南壶井特钢有限公司未取得排污许可证即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被责令停产,罚款50万元;沂南闽海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石灰窑项目未报批环评擅自开工,被责令停产,罚款19万元;临沂益佰家食品有限公司速冻调理品加工生产项目未报批环评且配套环保设施未经验收被责令停产,罚款4万多元;沂南县瑞驰硅砂有限公司生产线未报批环评,擅自建设生产,被责令停产,罚款5.5万元;沂南县新艺家具有限公司生产项目配套环保设施未建成投入生产被责令停产,罚款6万元……
停产治理的不只是大型企业,一些馒头房、煎饼店等小作坊也在近期接到了整改的通知,燃煤炉必须改造成燃气或烧电炉才能继续营业,目的是实现煤炭替代,减少污染物排放。
环保,就这样成了高艳及亲戚朋友们茶余饭后聊天时出现率极高的词汇。
高艳的丈夫是沂南当地某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虽然不是环保执法人员,但是今年的春节假期他分到了一项新任务———佩戴执法红袖章,在县城城区各个主要路口蹲守,对烧纸等行为进行劝阻和制止。
以往每逢春节当地人都要在街头巷尾烧纸祭奠先人,已经成为习俗。假期过后,大街上纸灰漫天飞,祭奠用的果皮等随处可见,不仅产生了很多环卫垃圾,更是加重了频繁出现的雾霾。当地政府为彻底治理这一现象带来的环保隐患,就想出了这招———将路口蹲守的任务分配到各个县直机关部门,实行包片制,每个部门负责几个路口。
当然,效果也是立竿见影。高艳真切地感受到,今年街头和路口烧纸的现象没有了。
作为土生土长的沂南人,虽然这一年因为环保问题企业停产,自己的收入锐减,但是,看着雨过天晴后的蓝天,高艳还是感觉到了一丝欣慰,天更蓝、水更绿也有自己的一份付出。
小微企业“活着就好”
●采访时间:1月31日(农历正月初四)
●采访地点:济阳县垛石镇大王家村
●受访者:孙书伟 48岁
●受访者职业:小企业主
◆导报记者 刘勇 济阳报道
“还好,2016年总算‘活’下来了。”1月31日,大年初四,济阳一家小企业的总经理孙书伟在其办公室里对经济导报记者说道。春节期间,孙书伟给所有的员工都放假了,但他担心附近的村民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火灾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便亲自担起了在公司值班的重任。
今年48岁的孙书伟从43岁开始经营这个厂子,从一台冲压设备和几套模具到现在十几台中高端冲压设备和上千套模具。“规模还行吧,不是很大,毕竟都是些‘小东西’。”孙书伟说。他口中的“小东西”主要就是各种铰链,从最初的只能生产简单的合页,到现在各种规格、各种材料都可以生产。
谈及2016年的收获,孙书伟表示,企业差点死了。“2016上半年经营状况比2015年稍微好一些。”孙书伟告诉经济导报记者,在去年7月份的时候,他想上马一套新的设备,“大概50万元就够了,但我跑了很多银行,一分钱没拿到。”
孙书伟坦言,他能提供的可抵押物没有多少,就算抵押了也贷不到多少钱。有的银行提出可以不要抵押,但必须由机关事业单位或国企提供担保或者3户以上的企业联户联保。“哪个事业单位和国企能给我这样的小企业做担保?这种方式可望而不可及。”
对于联户联保的方式,孙书伟也不认可。“要别人为你做生意提供担保,这是容易的事吗?同样,我也不敢随便给别人担保。”看到过一些因为给别人担保而破产的企业,孙书伟更是谨慎起来。在他看来,如果选择民间借贷,动辄三、四分的月息,也让企业丧失了生存价值。最终他放弃了扩张的计划。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虽然没有上马新的设备,但下半年原材料的价格疯涨,让孙书伟有些后怕。“幸亏当时没扩张,不然下半年准死在资金链断裂上。”
孙书伟告诉经济导报记者,在去产能的背景下,2016年最后几个月多种原材料接连大幅涨价。铜价从每吨3.8万元涨到了4.7万元左右;锌价从每吨1.5万元左右涨到2.4万元以上;热轧板也从2000多元一吨涨到了近4000元一吨。
孙书伟说,虽然他们企业所用的材料并不是很多,但企业小,现金流比较少。尽管有人建议他在质量上适当“放松”以便降低成本,但孙书伟并不想这样做。“如果产品质量不过硬,不但让我们的客户蒙受损失,同样我也会损失惨重。”
谈及2017年的打算,孙书伟低头沉思了一会儿说,“企业能活着就行,已经没有什么想法了。”
孙书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他看来,原材料价格“高高在上”,短期内很难回落到正常水平。而随着楼市限购的持续,家具企业的销售也将陷入困境,同样公司辅件产品的销售亦可能陷入低谷。
“不求能挣多少钱,只求能顺顺利利活下去就行。”孙书伟最后说。
家有二孩累并快乐
●采访时间:1月31日(农历正月初四)
●采访地点:青岛市黄岛区阳光馨苑小区
●受访者:徐慧 37岁
●受访者职业:全职妈妈
◆导报记者 吴淑娟 青岛报道
“2016年春节时要不要二孩的纠结仿佛还在眼前,2017年的春节,老二已经4个多月了,老大也快4岁了。”看着怀中雪白可爱的小女儿,望着在旁边调皮的大儿子,徐慧满满的感慨。
徐慧仍然记得2016年春节前夫妻二人为意外到来的二孩去留的纠结与争吵。“去年小年前发现怀孕,对别人是天大的喜事的二孩,却困扰着我们。虽然国家放开二孩政策,但是经济压力却是最大的问题,更不要说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环境了。”
徐慧属于生孩子较晚的,生老大时已经34岁,当时双方父母都已过了65岁。加之婆婆长年高血压,公公身体也不太好,没法帮助照看孩子,徐慧于是辞职在家成为全职妈妈,收入全凭丈夫一人每月4000多元的工资。本打算老大2016年秋天上幼儿园后出去工作的徐慧,被老二的意外到来打乱了计划,也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平静。
徐慧的丈夫是一家外资企业的工人,三班倒,加上偶尔接些零活,每个月的收入在4000元到5000元之间,去除还房贷、为徐慧交纳社保及生活花销,刚刚能保证每月收支平衡,生下二孩的经济压力可想而知。
从发现怀孕到最终决定生下二孩,徐慧和丈夫在纠结中煎熬了近3个月,哭过,闹过,吵过。
经历了一番“风险”的小女儿在秋天诞生,看着那小小的一团,徐慧和丈夫庆幸于当时生下她的决定。
徐慧坐月子时,儿子也在经历入园的过渡。从生产前一周,徐慧的娘家妈开始接送儿子去幼儿园,晚上带着睡。担心儿子回家影响徐慧休息,他们半个多月没有见面。
小女儿到来后,这个二孩家庭最大的困惑出现在孩子生病时,而且是两个孩子同时生病。
徐慧告诉经济导报记者,小女儿不到50天时有点咳嗽,肺部有罗音,怀疑是肺炎,但是医院没有床位,只能在观察室输液,每天打完都得半夜。孩子爸爸三班倒,请不下假来,娘家爸爸快70岁了,帮着她在医院里跑上跑下。娘家妈妈有冠心病,不能太劳累,帮着接送大儿子。
就在小女儿不再输液回家后没几天,大儿子又感冒发烧了,又连带传染了小女儿。
“想想当时的情况,简直都要崩溃了。我们这边带着小女儿在输液,娘家爸妈陪着大儿子输液。”徐慧直到现在还连呼崩溃。
“这是第一次感觉到二孩家庭的困惑,父母都老了,兄弟姊妹在外地也帮不上忙,以后再遇上这样的事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徐慧告诉经济导报记者,通过这些事也更加庆幸生下了老二,兄妹两人将来可以互相扶持。
2017年,随着小女儿照顾起来越来越顺手,大儿子也逐渐融入了幼儿园的生活,徐慧说,虽然也经常处于忙乱中,但大人孩子都在积极适应,二孩家庭的美好生活已正式开启,未来将会慢慢享受这种幸福。
PPP请让民企“上车”
●采访时间:1月31日(农历正月初四)
●采访地点:滨州市黄河小区
●受访者:王宇洲 28岁
●受访者职业:滨州市安博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创办人
◆导报记者 戴岳 滨州报道
“说自己创业的都是没有挣到钱的,挣到钱的都说自己是做生意的。”当经济导报记者用创业者来形容他时,滨州市安博信息工程有限公司(下称“滨州安博”)创办人王宇洲笑着补充道,“我现在算是小生意人。”
2011年王宇洲从山东大学毕业后,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我看好智能化、信息化,要做时代潮流的顺应者,这也是我一开始选择这个行业的原因。”在王宇洲眼中,建筑智能化时代已经到来,建筑行业的高标准带给这个行业更多机遇,不仅仅是写字楼、酒店需要信息化工程,现在学校、住宅小区、政府单位都离不开信息化。
从2011年接手10万元订单时的欣喜若狂,到2016年拿下2000万元订单时的淡然处之,5年间,王宇洲的滨州安博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在不断地成长着,他也在不断变化着。酒量越来越大,不知不觉抽起了烟,10天只有7天能在家里吃饭……这似乎成了不少创业者的“成长必然”。
经济导报记者翻看企业画册时发现,滨州安博的客户群以政府、学校为主,滨州市国际会展中心等的信息化项目都是由他们完成的。
与政府打交道,不免就涉及到招投标等问题。“2015年开始,滨州市政府的建设工程房建项目和政府采购公开招标项目的电子开评标都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展。对于小微企业来说,这确实是一件好事。打造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廉洁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有效预防了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腐败问题。”王宇洲对招投标方面的新变化十分赞许。
但与此同时,新变化也带给他们不少难题。“PPP项目模式确实对我们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极力想参与这场民间资本的盛宴,却难以进入。”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PPP项目一般体量比较大,建设期需要企业垫资,现金流问题以及企业规模成了阻挡中小民营企业参与其中的主要原因。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对而言,PPP项目更有利于国企参与,因为国企相对资金雄厚,承担风险的能力也更强一些。地方政府在选择合作企业时,一定会优先考虑资本更加雄厚、融资更加容易的国企。事实也确实如此,目前,已有不少大型国企以平台公司的模式进入PPP领域。
“国企本身形成了另外一种投资平台,同时可以集成技术、运营等方面为一体,在与地方政府接触时更有优势。但作为政府鼓励民营资本参与的方式,中小民营企业也希望能借机发展。”王宇洲说,“中小民营企业也不是完全失去了参与PPP项目的机会,我们可以与国企展开合作参与PPP项目。比如,中国建筑取得滨州一个项目后,在项目智能化、弱电工程这块就与我们公司合作。”
“希望政府能多给中小企业一些机会。但本质上,还是企业现金流压力的问题,这似乎有些老生常谈,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确实是我所期盼的。”王宇洲如是说。
换房之路一波三折
●采访时间:1月27日(农历大年三十)
●采访地点:潍坊市奎文区东风东街
●受访者:李玲 56岁
●受访者职业:已退休
◆导报首席记者 韩祖亦 潍坊报道
农历大年三十,张灯结彩,阖家团圆。6点便早早起床,准备好一桌丰盛大餐的李玲,也在中午时分盼来了乘坐高铁从济南回家过年的儿子一家。当5岁的孙子扑倒她怀里,甜甜地说着“奶奶新年好”时,李玲更加坚定了去济南置业生活的决心。
事实上,李玲的2016年,便是围绕着“房产”二字展开的。卖房,买房,限购,迁户口……“我几乎把房地产市场上买卖双方交易者的心态,都体验了一遍。既盼涨,又盼跌,矛盾纠结中又碰到了两次限购,心情真是一言难尽。”李玲说。
事实上,独生子在济南定居后不久,李玲便做好了要去济南养老的准备。早在2009年,她便拿出所有积蓄,并向银行贷款,在济南市历下区购买了一套小户型公寓,打算等自己和老伴都退休后到济南居住。
“老人和孩子的生活节奏与习惯都不同,有自己的房子,能够分开居住,但距离又不远,这种‘一碗汤的距离’是最合适的。”本以为已万事俱备,但因购房时对开发商及楼盘整体规划了解不够,这套公寓却给李玲带来了不小烦恼。
“虽然小区位置很好,但小区居住密度较高,楼内租户太多,环境嘈杂,屋内采光不足,这些都不适合老人居住。”不过,对比重新置换时的麻烦,李玲还是觉得这些不足都能够克服。
直到2016年9月,从业主QQ群里了解到,其公寓所在楼栋内的4部电梯坏了3部,且迟迟未能及时维修,不少住户得步行上楼,李玲坐不住了。“我的那套公寓在12层,老人根本没法爬上去。为彻底避免隐患,我决定把这套卖了,再置换一套适合老人居住的房子。”李玲说。
考虑到当时济南楼市铺天盖地的火爆场景以及“拉不住”的价格涨势,虽然这套公寓有种种不足,但由于地段很好,配套完善,于2016年9月中旬将房源挂出的李玲坚信“不愁卖”。
之后半个月里,李玲的儿子每天都能接到房产中介打来的不少预约看房电话。“十一”前,因与儿子一家规划长假期间境外游,李玲将看房及见面商谈的时间,安排到了节后。
不承想,从境外回来后,却发现济南楼市已因节日间的调控变了脸。2016年10月后,李玲明显感到看房人数骤降,之前追着她的那些中介电话也悄然消失了。能否顺利卖出,成为困扰李玲的最大“心病”。每隔一日,她就要跟之前联系过她的中介打电话,询问进展,却每每收获失望。
直至2016年12月中旬,这套公寓终于以低于挂牌价10%的价格卖出,虽然低于预期,还是让李玲松了口气。
紧接着,李玲便开始考察济南的各个住宅楼盘。“经过一年的涨价,发现济南的房价已经高攀不起了。之前本想就用卖房的资金,在历下区或市中区购买一套二手房,发现完全不可能。即便再加上30万元的预算,也只能到唐冶片区买个期房。”
最终,无奈中的李玲在2016年底选择了与儿子家相隔10多公里的鲁能泰山7号,计划参与2017年1月时的开盘选房。“一碗汤的距离”在高企的房价下,变得遥遥不可及。
谁知这一选择再生波澜。新年跨年时,济南再度加码限购政策,外地户口的李玲无法买房。不得已,李玲只能将户口迁到济南,农历年后才能办妥手续。
提到新年愿望,李玲希望自己历时近半年,一波三折的换房之路能顺利结束,更期待济南楼市能企稳。“好消息是,自去年10月份限购政策出台以来,济南楼市确实降温了不少,价格稳定多了,不像去年上半年那样得用‘抢’才能买到房。我可以不再着急,慢慢挑选,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更能买到心仪的房子。”
煤炭工人“被动”转岗
●采访时间:1月27日(农历大年三十)
●采访地点:河南省平顶山市建井三处家属院
●受访者:冯松涛 39岁
●受访者职业:平煤神马集团四矿工人
◆导报记者 王延锋 河南平顶山报道
今年的春节假期,平煤神马集团四矿的职工冯松涛依然坚守在矿井下的工作岗位上。他已经记不清这是自己连续第几个春节坚守岗位了。
冯松涛是一名电工,管理着井下的风机、掘进机等设备的用电安全,这直接关系到井下的安全生产。春节期间煤炭生产没有停止,他必须坚守在岗位上。
虽然是春节加班,但与2016年不同,2017年加班的他更有干劲了。因为,在国家去产能的大背景下,煤炭行业经历了过去几年的寒冬之后,终于又迎来了生机。
从2016年开始,国家大刀阔斧压缩煤炭行业落后产能。一方面,3年内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煤矿项目、新增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和产能核增项目;另一方面,加快依法关闭退出落后小煤矿,以及那些与保护区等生态环境敏感区域重叠、安全事故多发、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采煤工艺的煤矿。
冯松涛此前在平煤神马集团三矿工作。但在2016年初,平煤神马集团三矿按照国家去产能的政策被关停,他被安排转岗到了四矿工作。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在过去的2016年,平煤神马集团永久性关闭12对矿井,退出煤炭产能438万吨,完成年度计划100%,成为河南省首家完成国家和河南省下达的2016年度化解煤炭过剩产能任务目标的企业。而在平煤神马集团关闭的12对矿井中,就包括冯松涛曾经工作过的三矿。
相对于被关闭掉的三矿,冯松涛新工作地点四矿的煤炭资源储备情况更好。而且,这里的管理和装备水平也更高些。“一方面管理更精细化了,考核更好地体现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精神;另一方面设备更先进,煤炭采掘的效率更高。”冯松涛说。
更重要的是,煤炭去产能政策的效果正越来越明显,煤炭行业的效益正在节节攀升。冯松涛感受深刻的是,今年的工资涨了不少,“与去年年初相比,大伙的收入几乎涨了一倍。大家的精神头更足了,干劲儿也更大了。”
平煤神马集团所属的上市公司平煤股份(601666)在日前也发布业绩预告,预计公司2016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亿元。而在2015年,平煤股份曾一度巨亏21.4亿元。
冯松涛所在的河南省平顶山市,是一座因煤而生、依煤而兴的城市。很多平顶山人都和煤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都希望煤炭行业能保持着健康发展的势头。
经济导报记者也注意到,国家发改委在今年春节前发布了煤炭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规划显示,国家将进一步优化煤炭生产布局,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外煤矿关闭退出的步伐,降低鲁西、冀中、河南、两淮等大型煤炭基地生产规模,控制蒙东(东北)、晋北、晋中、晋东、云贵、宁东大型煤炭基地生产规模,有序推进陕北、神东、黄陇、新疆大型煤炭基地建设。
显然,煤炭行业去产能的政策已经初见成效,但行业调整的道路还很长。
定制出游悄然兴起
●采访时间:1月27日(农历大年三十)
●采访地点:济南市顺河东街银座晶都国际广场
●受访者:曲宁 37岁
●受访者职业:山东省环宇国际旅行社出境部部长
◆导报记者 戚晨 济南报道
“今年春节,我们去东南亚、日韩的团全部爆满。现在北方游客越来越多地不拘泥于过春节必须回家这一惯例。”山东省环宇国际旅行社出境部部长曲宁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选择到暖和的国家和地区度假成为我国北方游客的首选,这一方面可以避寒,一方面也体验下不一样的气氛。
从2001年入行,曲宁见证了旅游业16年来的变迁。在她看来,每年春节、“五一”、“十一”等长假,旅游已成为诸多家庭的“刚需”,尤其是定制游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
“以韩国游为例,原本都是首尔、济州岛双船或者双飞4、5日游为主,随着汇率、签证政策包括免税等措施,现在去韩国最时尚的是‘3+2’组合,最后两天是自由行。这样的团中有很多专做代购的游客,也有不少有消费计划的年轻游客。”曲宁表示,春节旅游除了游览风光外,购物消费也是主题之一,取代了传统走亲戚、应酬等项目,出境游更突显出旅游消费市场的新变化。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休闲度假已进入消费者刚性需求范畴,年味在变淡,过年旅游在变浓。”在曲宁的客户中,邮轮游、冰雪游、亲子家庭游、主题游的选择最多。
据曲宁介绍,我国北方客人在春节期间选择普吉岛、巴厘岛、马尔代夫、沙巴、芽庄、塞班岛等地越来越普遍,带小朋友去海岛游也是出游的一大动力。尤其是上海迪士尼乐园、广州长隆旅游度假区、澳门渔人码头等很受年轻夫妇的青睐。
“与以前走马观花的模式相比,如今的出境游客更愿意把钱花在吃喝玩乐住上,更好地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旅游已迈入品质阶段。”曲宁说,她的几个客户将在4月份参加一个定制游团,主要线路是以色列、希腊。每年这几个客户都会有针对性地按照季节选择两三个海外深度游、特色游,不同于传统路线,他们会选择住五星级酒店、吃当地特色餐、逛自己想去的景点。
曲宁认为,目前大型旅行社对线路的定制同质化严重。如何在传统线路上推陈出新,满足客户的“定制游”需求,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这不仅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更是传统旅行社转型升级的发展动力。
“比如邮轮产品就是一个新亮点。有数据显示,今年春节邮轮出游人次增长了1.7倍,对于中国游客来讲,高端邮轮航次就是一个新的选择。在相对封闭的空间中体验高层次的环境、消费和物质享受,这又是另外一种旅行模式。”曲宁说,随着消费能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追求品质团、定制游等高品质旅游产品。相比单纯的购物观光,游客更愿意把钱花在体验性消费上,比如观赏演出、体验异国风情等,这些衍生品反而可以为旅游产品注入新的活力。
“花样农业”美了乡村
●采访时间:2月1日(农历正月初五)
●采访地点:济南市长清区双泉镇段店村
●受访者:刘采东 50岁
●受访者职业:段店村党支部书记
◆导报记者 杜杨 济南报道
农历正月初五,济南市长清区双泉镇年味仍浓,在距镇政府驻地不足一公里的油菜田中已显出几分春绿,“到三月底才漂亮呢,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那时候也是双泉最美的时节。”长清区双泉镇段店村支书刘采东说。
因大面积种植油菜花,“江北婺源、美丽双泉”的名号早已响彻全国。因油菜花出名后,牡丹花、海棠花、野酸梅花等花卉陆续落户双泉,近年来为当地吸引了大量游客,让赏花成为双泉的一张靓丽名片。“这就是我们镇的‘花样农业’。”刘采东颇为自豪地说。
不过在10年前,双泉还是不折不扣的穷乡僻壤。“往年搞的都是‘小农经济’,经济作物主要是核桃,而且不成规模。”刘采东介绍说,2007年前的双泉镇深受传统农业的束缚,生产结构单一,农民也不富裕,半数以上的村民外出求学、务工。
2007年双泉镇提出建设“生态双泉、魅力水乡”的工作思路,2013年进一步提出发展“花样农业”,目前的双泉镇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花乡果镇”,拥有7.5万亩的十大精品规模示范区、6万亩优质核桃基地、万亩油菜花观赏基地、万亩油用牡丹示范基地、千亩野酸梅基地、千亩海棠园、千亩樱桃园、千亩石榴园等。
段店村村民孙业芝由于年龄和身体原因不能外出务工,“花样农业”带给她的最直观感受就是收入显著增加,“种牡丹比种麦子强,去年是第二年(还未进入盛果期,记者注),我这两亩牡丹已有上万元的收入了。”
据介绍,油用牡丹绽放时与普通牡丹一样美丽,已成为双泉“花样农业”一景。在全镇种植的油用牡丹进入盛果期后,牡丹籽的销售收入每亩能达到7000元左右。
若普遍种植经济作物,其销售如何解决?双泉镇引进了数条产业链,解决了经济作物的销售、加工问题。“最初是油菜籽。”刘采东说,“以前双泉就有种植油菜的传统,但不成规模;2012年镇政府统一规划、宣传推广,通过现金补贴等方式倡导村民种植油菜;还引进了‘济南三润’等油料公司,解决了油菜籽的加工销售问题。”后来就是油用牡丹、野酸梅等加工企业的相继落户,直接解决了相关经济作物的销售问题,这些花卉也成为观赏、经济“两用”作物。
在一家家农业企业落户之后,双泉曾经的“小农经济”悄然发生了改变。据柳杭村党支部书记李洪君介绍,自从村里的土地确权之后,通过土地流转将往年零碎的地块集中了起来,并在去年将300亩土地流转给一家农业企业专门种植红肉苹果。村民一方面享受土地流转带来的收益,一方面在家门口打工就能有一份收入。
随着农业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刘采东注意到村里的劳动力有了“回流”的迹象,“往年留在村里的多是50岁以上的;现在村里的企业多了,就业机会也多了,一些在外务工的年轻人也开始回乡就业。”
至此,从旅游赏花,到观赏、经济“两用”作物的种植,再到配套加工企业的落户,再到农业产业结构的悄然改变,双泉镇“花样农业”催生的整条产业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于“花样农业”的未来,刘采东认为,其发展充满了可持续性,“我们镇引进项目时的理念是‘宁可不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是双泉的第一要务。”
责任编辑:张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