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王伟 济南报道
2017年是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和山东省二期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按照要求,山东要实现2017年空气质量比2013年改善35%左右的目标。这一年,山东的环保治理将何去何从?
“在环境容量已经饱和,甚至远超过极限又遭遇极端不利气象的情况下,任何一个环节的排放,都可能成为压垮AQI指数的最后一根稻草。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减排,全民齐上阵,攻坚战与持久战一起打,治标和治本一起抓,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才能最大限度减少对社会和公众的不利影响。”17日,在山东省政府召开的2016年全省水气环境质量状况等的发布会上,山东省环保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董秀娟如是说。
压煤、抑尘、治气……
“在工业排放量对空气质量影响占比大的情况下,加严标准、减少排放量,无疑是提升空气质量和腾出环境容量的有利措施。”董秀娟说。
经济导报记者获悉,在“压煤”方面,山东以实现“比2012年静削减2000万吨”为目标,督促落实各项减煤压煤措施,全面推广高效环保煤粉锅炉,力争2017年底前全省10蒸吨/小时以上工业燃煤锅炉改造比例达到80%左右。
在加强散煤清洁化治理方面,全省的目标是,到2017年底,通过推广清洁煤、集中供热、煤改电、煤改气等措施,完成912万吨散煤替代量,省会城市群7市力争2017年底前基本实现中心城区散煤全替代。
在抑尘方面,今后对屡查屡犯、影响恶劣、严重违法违规的建筑企业,将纳入黑名单管理,依规逐出本地建筑市场,撤销渣土运输等许可。
在治气方面,加快推进燃煤机组(锅炉)超低排放改造,2017年底前,全省单机10万千瓦级以上燃煤机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同时,依法查处各类涉废气排放环境违法行为,严格执行全省第三时段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制,对不能达标的企业,责成停产或限产改造。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在去年的全省环保执法中,有一大批企业因不能达标而被停产或限产改造。来自省环保厅的统计显示,2016年全省环保部门实施处罚的环境违法案件达8905件,同比增加28.4%;罚款5.9亿元,同比增加75.6%。其中,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案件47件,罚款3503.5万元;实施查封、扣押案件271件;实施限产、停产整治案件187件。
此外,先后对5个空气质量连续3个月同比反弹的城市实施涉气建设项目环保限批,推动解决突出环保问题。
督察、督企、督政……
“我省已启动环境保护督察试点,将分两个阶段进行。”据董秀娟介绍,环保督察主要是“督企”,核心在“督政”,督察的对象是各市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据介绍,环保督察第一阶段为自查自纠阶段。目前各市已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开展自查自纠工作,有的已成立工作机构,结合实际制定了工作方案。
各市将公布举报电话,对发现问题立查立改、立查立纠,切实将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落实到位。对工作滞后、履职不到位、查处不到位的地区和部门,将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对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地方,将及时进行约谈;对存在问题的企业,严格按照新《环境保护法》进行处罚。
第二阶段为进驻督察阶段。在试点的基础上,将成立省委、省政府环境保护督察组,适时选择1到2个市进行现场督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排,到2018年年底,对各市督察一遍。同时对存在突出环境问题的地方,将不定期开展专项督察。从2019年开始,每两年对各市督察一遍。
应对重污染天气
今后,在应对重污染天气方面,山东将及时向社会公开应急措施和停、限产企业清单,接受社会监督。同时,突出抓好对济南、淄博、济宁、德州、聊城、滨州、菏泽7个传输通道城市提出的更加严格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区域联动和交叉互查执法,实现通道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大于全省平均水平。
截至去年11月底,各市关于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修编工作已全部完成,5个传输通道城市按照要求实现了预警分级标准与京津冀统一。去年,全省17市共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115次,其中,红色预警6次、橙色预警19次、黄色预警35次、蓝色预警55次;各级各部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4万人次,检查企业3.9万家次。
新闻同期声
去年山东发放生态补偿金2.72亿
德州市获得资金最多
导报讯(记者 王伟)从17日举行的山东省政府发布会上获悉,2016年,山东省级财政共发放生态补偿资金2.72亿元,有关市上缴生态补偿资金885万元,合计发放2.6315亿元。全年德州市获得的资金最多,为2710万元;日照市获得的资金最少,为300万元。
其中,第四季度,省级财政共发放生态补偿资金14398万元。德州市获得资金最多,为1446万元;日照市获得资金最少,为201万元。
据悉,自2016年1月1日起,山东将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金系数由20万元调整为40万元。
责任编辑:张依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