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报首席记者时超济南报道
随着年报季即将到来,一批常年以业绩亏损示人的上市公司再度引发市场关注。
1月 29日,鲁股江泉实业(600212)公告称,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公司 2015年度经营业绩将出现亏损,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3.5亿元左右,由于上年同期公司净利润为 -1689.62万元,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1月 25日晚,鲁股石油济柴(000617)发布公告称,由于产品销售收入下滑,公司整体处于亏损状态,预计 2015年全年净利润亏损在7000万元 -9000万元之间。因 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亏损,这家公司也面临被交易所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的特别处理。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石油济柴此前曾因 2011年、2012年连续亏损而“披星戴帽”,后通过 2013年扭亏为盈摘帽,至如今再次陷入亏损困局,5年时间内,仅 2013年实现了不到 1000万元的净利润,其余 4年均出现亏损,最高年度净利润亏损高达 1.15亿元。
实际上,类似这种 5年中仅 1年盈利的上市公司不仅石油济柴一家。来自 Chioce金融终端的统计数据显示,韶钢松山(000717)、南华生物(000504)、ST景谷(600265)等 8家公司均存在挣扎在退市边缘的情况,其中鲁股方面就有亚星化学(600319)、中航黑豹(600760)等数家公司在列。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无论是亏损频率还是规模,国企占比均在前列。对此受访券商分析人士表示,企业所在行业持续低迷、管理能力缺失,是造成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不少企业通过补贴、变卖资产才能实现‘保壳’,已可归为‘僵尸企业’,它们的存在对资本市场弊害较多。”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杨春刚表示,监管层应进一步关注此类企业,加强退市制度的完善,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
连年亏损
对于 3.5亿元的巨额亏损,江泉实业公告称,主要原因在于报告期内公司下属热电企业停产时间较长,去年 9月复产后仅恢复部分产能;下属建陶企业从去年 3月份起一直处于停产状态,铁路运营运输量也大幅减少,从而导致营业收入大幅降低。
导报记者注意到,江泉实业自2014年起就曾因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入的现金减少,亏损了1689.62万元。而在 2014-2015年的两年间,公司曾计划通过重组寻求转型机会,但两次尝试均以失败告终,令企业受到较大打击。该公司2013年业绩表现是扭亏为盈,这意味着近 4年内,公司仅有一年处于盈利状态。
责任编辑:张依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