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报首席记者时超济南报道
当 A股市场再度陷入“跌跌不休”的局势之时,上市公司普遍向好的业绩预告,成为市场上少有的“正能量”。
25日晚,新华制药(000756)发布业绩预告称,公司预计 2015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 长 50% -80%,即在 7608.75万元 -9130.5万元之间。
经济导报记者通过 Choice金融终端统计发现,截至 26日,仅山东上市公司中就有 92家公布了2015年全年的业绩预告。其中有 31家公司业绩同比出现下滑,占比仅 33 . 70%,杰瑞股份(002353)业绩缩水幅度最大,同比下降 90%;而其余 61家公司业绩均呈现了一定量的正向增长,占比 66.30%,增幅较高的鲁北化工(600727)、孚日股份(002083)等均超过 300%。
值得关注的是,从上述公司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各行业去年的总体状况。如,业绩下滑的企业多集中在能源化工、贵金属、制造业,业绩上升的公司则多出现在医药生物、新能源、电气设备、轻工制造等行业。
“上市公司的业绩多与其所处的行业冷暖密切相关,反映出市场变化趋势。当然,这也体现出我国产业升级、推动行业并购等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效果。”国创展博宏观研究部首席分析师李瑞华表示,投资者关注此类变化,可以发现更有价值的投资机会,为其在市场低谷中的布局提供更为客观的依据。
息息相关
据导报记者统计,在上述 61家业绩正向增长的鲁股公司中,有 16家 2015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 2014年涨幅超过 100%。从所处行业看,这些公司多处于电子机械、化工及医药生物行业。
如,蓝帆医疗(002382)预计2015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长 200%。据了解,该公司主要产品 PVC手套的医疗级品率已超过90%,行业龙头地位不断加强。同时,公司管理层对于转型医疗产品行业的态度坚决,去年更是成立了规模达 5亿元的并购资金,凸显了其对行业前景的看好。
同处医药行业的新华制药,在公告中也指出,去年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扩大高附加值产品销售规模。来自国联证券的分析报告指出,该公司制剂业务保持较高增速,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给了公司较好的业绩增长前景。
与制药相比,电子产业更受益于国家的宏观政策。如,恒顺众昇(300208)预计去年净利同比增幅最高可达 201%。其在公告中指出,公司 2015年积极推进出口业务发展,当年签订的大额合同更是可以持续为公司贡献利润。来自海通证券的报告也指出,去年“中国 -印尼经济合作论坛”期间该公司、青岛市政府、印尼中苏拉威西省政府及印尼相关投资方签署的投资协议,为公司海外布局提供了大力支持。
当然,一些公司所在行业原材料成本的下降,也给公司业绩增长带来积极效应。如,鲁北化工去年净利预期增幅高达 300%。公司对此表示,盈利能力提升,一方面在于公司对工艺系统的持续改造;同时,煤炭等原料价格的回落,对公司盈利能力提升也有正面影响。
与之相比,31家业绩同比下滑的鲁股公司则多受累于行业低迷。据导报记者统计,这些公司中有 24家业绩同比下滑,6家首度亏损,1家亏损加剧,所在行业则多为机械制造、能源化工、汽车等。
从表现看,原油、黄金等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走低,给不少公司的业绩带来较大不利影响。
例如,杰瑞股份、山东墨龙(002490)、宝莫股份(002476)去年业绩预期同比下滑幅度分别达到90%、80%、60%,这些公司均将业绩缩水的原因指向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下降。
另外,国际金价去年表现不佳,一度创出 5年来的新低,这使得刚刚转型黄金饰品销售的山东金泰(600385)遭遇滑铁卢,去年业绩预期大幅下滑 85%;从事黄金冶炼的恒邦股份(002237),去年业绩也因此缩水 30%。
此外,一些公司长期处于产能过剩行业,随着经济形势的进一步放缓,公司去年业绩仍然走在下坡路上。如,山东海化(000822)就称,去年受行业产能过剩、需求不旺等因素影响,预计业绩同比下滑 27%;华联矿业(600882)受铁矿石价格走低影响,预计全年将出现亏损。
新兴产业看好
“从业绩预告方面看,A股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并没有市场预期的那么悲观。”李瑞华表示,2015年的业绩预期体现出中国经济积极的一面。“像‘一带一路’、产业转型升级等国家政策,都给了企业拓展业务的机会,不少上市公司也因此取得了一定成果。”
值得关注的是,在业绩预增公司中,有不少是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实现的。如,丽鹏股份(002374)预计 2015年净利润增幅达315%,主要就是 2014年 12月公司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合并报表中增加了重庆华宇园林有限公司所致;城市传媒(600229)预计2015年净利增长 220%,主要原因在于青岛出版传媒有限公司资产的注入以及政府有关项目补贴。
“在监管层政策鼓励和推动下,去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进入高潮,不少公司依靠资本运作在行业逆境中得到了赶超的机会。”李瑞华认为。来自交易所的数据也显示,仅沪市 2015年就完成并购重组 863家次,交易总金额1.04万亿元,两者同比均增长 50%以上。其中,153家公司披露重组方案,涉及交易金额5345亿元;92家公司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同比增加 129.9%;新增市值超过百亿元的公司达到 55家。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重组潮中各项政策红利的助推效应明显。“与往年相比,2015年沪市并购重组与宏观经济改革更为合拍,去产能调结构贯穿始终;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功能更为直接,新技术新产业受到追捧;对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突出,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共同受益。”当然,众多并购重组案例中也不乏浑水摸鱼者,如相关 PE或者关联方在临近方案披露前低价入股,或者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将相关资产“倒手”卖给上市公司赚取差价等,皆属违规利益输送行为。对此,受访业内人士指出,资产重组对产业发展的积极效应明显,市场监管方应给予更为严厉的监管,以发挥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健康引领作用。
“从目前上市公司的业绩预期看,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前景较好,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特别是资本通过并购重组进入的个股,业绩爆发能力强。”李瑞华说,投资者可以对相关公司给予更多的关注,为股市布局提供更丰富的选择。
责任编辑:张依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