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张
消费主张   
三人投18万造16万枚1元假硬币 假币部分售出
发布时间:2015-03-18 15:02:16    来源:日照金融网    
事发山东临沂,假币仅售出一部分,3名犯罪嫌疑人被刑拘

  在山东临沂兰陵县,三名男子合伙制造假币。为了谨防被识破,他们买了设备,学了技术,不假造百元大钞,而是假造1元硬币。

  近日,临沂费县公安破获了一起制贩假币的案件,缴获假币共四千多枚,全部是1元硬币。据民警介绍,警方通过侦查发现以苍山籍钱某为首的三人,是一个制贩假币的犯罪团伙,他们通过购买模具和原材料,制造1元假硬币。

  得知线索后,费县警方立即成立专案组,锁定了犯罪嫌疑人,三名犯罪嫌疑人很快落网。据了解,36岁的钱某是兰陵县的一名农民,做生意失败后,动起了歪脑筋,拉拢堂弟钱某某和朋友许某合伙造假币。当时,钱某在上海做生意,发现上海有制造游戏机币的机器,认定这个机器就可以制造假币。

  三人将机器和原料买到手后,就开始大量生产1元假硬币,原本计划大赚一笔,可假币造出来三人傻眼了。投入18万元成本,只造出了16万多枚硬币。

  三人原想售完这些假硬币就散伙,结果只卖出了一部分,就被抓了。民警在现场缴获液压机、打气泵等作案工具,查获假1元硬币4850枚。目前,钱某等3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据新华网

  ■ 解读

  硬币无防伪标识易复制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教授分析认为,山东制贩假币的犯罪团伙投入18万元只造出16万元假硬币的主要原因,在于购买模具设备和材料的成本较高。

  郭田勇表示,硬币的可复制性强,且无防伪标识,需要的材料主要是铝、镍等金属,只要有模具就可以大量制造,比纸币的制造工艺要简单。对于真假硬币的制作成本,郭田勇分析说,由于硬币没有防伪标识,其制造主要依靠模具和金属,制造规模较大的真硬币成本要低于假硬币。在私人制造假币的过程中,如果模具不好,造出的硬币纹路会比较粗糙,这样就容易辨别硬币真伪。

  “目前小额硬币使用范围仍然很广,许多城市日常出行都需要使用硬币。”郭田勇表示,我国未来反假币要对小额硬币进行重点监控,这也是反假币的一个重点方向。 新京报记者 贾世煜 实习生 沙璐

责任编辑:    


打印此页】【顶部】【关闭
 分享到:


热图   更多>>
日照竹洞天风景区
万平口海滨旅游风景区
五莲山风景区
刘家湾赶海园
港城视讯   更多>>
阅读热点   
日照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实行“田...
业绩惹眼的亚飞达突遭变局:董事长等4位...
巴黎圣母院重建“路线图”获批
新三板精选层最快8月初开板 这7家鲁企跃...
火星上可能曾有条流淌十万年的河
官场“地震”后,西安迎来“博士后”新...
“鸿鹄房产营销新模式中国行”广西站峰...
5G技术强大在哪里? 传播8K电视让成本下...
北京市海淀800套公租房专配特殊困难家庭...
买全国卖全国格局初成,平邑:一座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