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讯)资金突然退出中国银行系统的风险到底有多严重?中国的银行业没有坐等答案揭晓。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的数据显示,今年92家银行宣布了总计5.7万亿元人民币(8660亿美元)的大额存单发行计划,高于2015年全年的5.4万亿元人民币总额。这种需求的飙升与去年12月份类似,当时中资银行离岸销售人民币计价大额存单创下纪录。本周,人民币流动性告急导致香港银行间人民币隔夜拆借利率飙升至67%。
现在中资银行有三大原因要筹集资金。首先,在资金外流以及12月份外汇存底创纪录地下跌1080亿美元至3.33万亿美元之际,持有更多的短期资金是明智之举。其二,人民币下跌限制了中国央行降息的空间,鼓励银行尽可能地锁定低利率。其三,随着存款利率自由化,存款将是不太可靠的资金来源。
广东东莞银行的分析师陈龙表示,如果人民币仍然受压,将会影响流动性和融资成本;今年大额定期存单发行量肯定将进一步上升。人民币波动导致利率前景更加复杂,中国央行现在在放宽政策方面可能会更加谨慎;如果资金外流加剧,银行不得不补充流动性。
在中国决策层努力实现经济转型,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之际,人民币、股票、资金外流以及经济成长面临的压力加剧。人民币6个月内累计下跌5.6%,上证综指跌22%,而外汇存底从2014年的高点下跌近6700亿美元。
尽管经济成长创25年来最慢增速,人民币下跌已经促使中国央行暂停降息,此前10月份,中国央行将利率下调至纪录低点。前中国央行顾问、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在1月9日表示,资金外流速度令人忧心,2016年外汇存底需要维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
随着中国10年期国债的殖利率较美国国债的溢价已经缩窄至50个基点,人民币的吸引力正在减退,该溢价水平为2011年以来最低。中国央行的数据显示,去年11月份家庭外币存款从1月份的730亿美元上升至852亿美元。个人投资者也越来越受到殖利率较高的理财产品的吸引。
责任编辑:张依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