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补贴对于企业发展、项目扶持的作用可谓不言而喻,但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企业明确财政政策导向,了解税收优惠政策,具备“造血”功能,更利于自身的良性发展。
对此,日照市财政局认真落实“担当作为、狠抓落实”要求,积极唱响“创新、落实”工作主旋律,通过开展到企业、到基层、到群众,送政策、送建议、送服务“三到三送”系列活动,切实发挥了财政对全市重大发展战略的支撑保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让企业切实享受政策红利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虽然知道有政策但不知道政策由哪个部门制定、哪些部门执行,怎样才能享受到政策红利成为一道难题。
有问题就要解决,对此日照市财政局主动出击,梳理中央和省市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干货”,建立《日照市财政局服务企业政策清单》,为企业提供降费减税、降本增效、金融扶持、品牌建设等12类政策指南;精选业务骨干组成七个财政“服务专员”小组,于今年2月份开始分赴各区县宣讲解读政策,并与50余家企业座谈,推行精准服务常态化。对走访调研发现的问题,在职能范围内的快速落实解决。例如,为更好适应投资基金项目需求,于2月20日立即启动建立面向市内外基金需求的公益性投资基金项目库,实行网上数据管理、项目分库和更新维护,为基金运作提供项目支撑。
同时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财政涉企资金管理、中欧班列运营等情况,组织开展6次实地调研,针对企业提出的增强补贴政策效果等问题和建议,实施了提高保费补贴率推动“政银保”增量扩面、安排3000万元专项用于集装箱班列及开辟航线等系列措施;先后3次赴浙江、江苏等先进地市学习,提出了“亩均效益”理念,完善了“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等评价指标,将优质资源向高产区域倾斜聚集,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日照市财政局还整合资源精准施策,支持企业加快发展。对应日照市新旧动能转换“十大专项”,对钢铁、汽车企业研发项目,海洋科技企业科技创新项目,及旅游企业规划设计等给予一次性资金奖补或按投入比例进行补助,以“真金白银”助推企业转型升级;通过财政贴息、财政让利等措施,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设立基金,放宽投资比例限制,提高了政府引导基金出资份额,对投资于日照市项目的比例由不低于70%放宽到不低于50%,并制定了根据投资效果给予基金管理机构50-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措施,积极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基层财政工作水平的高低也会影响到政策能否真正会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对此,日照市财政局加大对乡镇的直接服务力度,到巨峰、招贤等深入乡镇解读省市涉农资金整合政策,对实施项目过程中的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等内容进行现场指导。对全市90多名乡镇财政所长和业务骨干进行了为期3天的培训,并举办业务技能竞赛,提高基层财政人员业务水平,进一步推动基层财政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同时,成立七个服务小组,建立了“一小组一区县,一月一反馈”服务机制,深入各区县开展了财政体制、税源管控等7次专题服务,研究制定市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统筹推进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前在完成交通领域建设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出台了《日照市公交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确立了市与区县交通领域基本公共服务事权与支出责任,确定了市、区县两级财政与公交企业分别承担公交投资支出责任。
此外还创新实施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积极争取中央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投入45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在巨峰镇薄家口村以“飞地抱团”模式共建茶叶加工园项目,委托市场化经营主体进行运营,通过“强村带弱村”,助推周边8个村集体经济“清零”。
服务群众零距离
在日照市财政局看来,只有俯下身去,才能真正知道群众需要什么。贴心、亲民不是口号,而是在基层“磨”出来的交情,党员干部要把群众满意作为最大褒奖的工作作风,牢记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多做安民心、解民忧、促民利的事。
对此,日照市财政局建立服务群众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将“三到三送”系列服务活动与财政系统深化素质能力提升工程、“财政作风大改进”等工作相结合,邀请两位市民代表列席局长办公会,讨论政府采购等政策制定;参加了2期阳光政务热线、行风在线等活动,回应解答群众关心的茶园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问题;服务专员小组每月深入农村、社区走访1-2次,完善了信息直报机制,畅通联络沟通渠道。对于一些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热点难点,主动提高了服务入户率,例如一本通发放工作,对于因为年龄、身体等原因不方便领取的情况,主动进户服务30余次,详细讲解小麦亩数、补贴金额等事项,让群众切实感受财政服务温度。
紧扣群众需求,增强服务效能是日照市财政局的另一条措施,让服务作风明显改进、服务效能明显提升。进一步规范涉农财政补贴资金发放管理工作,走访了农村18个,农户30余户,针对村民对各项惠农政策了解不清不深的情况,现场发放“明白纸”,认真讲解财政支农补贴对象、补贴条件、补贴标准、补贴种类等政策内容,并积极推进优化补贴资金管理、简化流程等工作,如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由补贴到农机生产企业转变为直接补贴到购置农机的农户,让群众真正感受到“一次办好”。
同时,深入关切包联社区群众,深入解读财政支持教育发展有关政策,财政今年安排教育支出达4.9亿元,落实新建幼儿园奖补政策、支持实施解决“大班额”、增加高中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让群众全面知晓促进教育公平和教学质量总体提升的有关政策,感受到财政服务的力度。(记者:李翠 通讯员:李红雁)
责任编辑:张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