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东港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将学校和幼儿园建设作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先手棋,抓重点、强基础、补短板,着力破解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难题。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现场办公,协调解决问题,部署推进项目建设,区直有关部门和各镇街道践行一线工作法,坚持高位推进、落实专人包保,学校和幼儿园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呈现出逐一突破、全面开花的良好局面。
一、学校建设方面
2018年,全区推进的学校建设项目共计22处,是历年之最,其中续建项目10处,新建项目12处。我们克服建设资金缺乏、手续办理繁杂等难题,全力推进学校建设,全面改薄项目全部完成,“大班额”建设项目进展有序。年内累计完成投资3.64亿元,竣工建筑面积8.55万平方米,开工建设12.44万平方米。天宁小学、南湖中心小学、南湖初中3处学校投入使用,增加学位2000个。日照港一小已交付,即将投入使用。西湖小学、东港区第二小学、东港区第四小学、东港区第五小学、古城小学、实验三小、南湖尹家河小学7处项目已主体竣工,东港区第六小学、金海岸小学、金海岸小学东校区、泰安路中学、后村中心小学、崖头小学、机场小学7个项目进入主体施工阶段。新营中学、枣庄路小学、海曲小学、正阳小学4个项目已招标,正在清理场地。我区创新采用EPC模式,与中铁建工集团合作建设学校,既缓解了财政压力,解决了学校建设资金暂时不足的问题,也将建设工期缩短了3个月左右,有利于学校建设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使用。
目前,我区正在全力推进学校建设项目,实验三小、东港区第二小学、东港区第五小学等14处学校建设项目预计秋季开学前交付使用(日照港一小、东港五小、东港四小、东港二小、西湖小学、古城小学、实验三小、后村中心小学、崖头小学、机场小学、尹家河小学、金海岸小学、金海岸小学东校区、东港区第六小学),可增加学位1万个,泰安路中学等5处学校建设项目计划年底前全部交付(泰安路中学、新营中学、枣庄路小学、正阳小学、海曲小学),可增加学位4200个。这些项目的顺利推进,为化解大班额问题打下了坚实基础,投入使用后,将有效解决我区特别是城区的大班额问题。
二、幼儿园方面
2018年,我们坚持扩充增量、盘活存量、提升质量,推动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学前教育破题开局、起势发展,形成了建区以来最好的发展态势。
(一)加大幼儿园建设力度,扩充学前教育总量,“入园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全年,新建、改扩建普惠性幼儿园40处,目前已交付使用13处,主体完工27处,全面兑现了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在积极推进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的同时,采取民建公助、民建民营等多种形式鼓励民办幼儿园发展,在新市区“寸土寸金”的情况下,划拨23亩土地将新建2处民办幼儿园;吸引国内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入驻东港,北大金秋等高端幼儿园投入运营,有效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学前教育需求。
(二)加大配套园整治力度,盘活学前教育存量,“入园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坚持市区一体、上下协同,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领导和市住建、教育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多次深入对接房地产企业,以啃硬骨头的精神,着力破解小区配套园整治难题。东港区与8处属于无偿移交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开发商签订移交协议,为后续小区配套园移交工作提供了遵循。另有1处小区配套园由开发商交由村委举办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小区已建、幼儿园未建的配建步伐加快,裕升华庭小区、海曲明珠等6处配套幼儿园开工建设,4处主体完工。按照“一园一案”的原则,逐园洽谈协商,推动小区高收费配套幼儿园整治,已有10处高收费小区配套园递交办普惠园的申请。强化政策扶持,出台《东港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实施细则》,调动幼儿园办普惠的积极性,新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72处,全区幼儿园普惠率提高到80%以上,较年初提升了30余个百分点。
(三)加大品牌园创建力度,提升学前教育质量,“质量低”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坚持扩容与提质并举,着力规范办园行为,提升保教质量,年内取缔无证园18处、整改118处。实施品牌带动,坚持以创促建、以创促管、以创提质、以创争优,幼儿园品牌创建工作结出硕果。年内,新创建市级示范园6处、市级一类园30处,通过验收数量位居全市各区县首位,全区公办、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三、校车方面
为切实保障学生乘车安全,规范校车运营秩序,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东港区整合城区校车资源,全力推进校车公司化运营工作。区委、区政府对校车运营工作给予高度关注,区委书记王世波同志召开专题会议专门研究部署校车资源整合工作,并冒雨登上校车进行调研,要求切实解决校车问题。区政府成立了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区校车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校车收购及资源整合工作。区财政投资3800余万元,收购校车158辆。新东港控股集团成立了日照东港城市停车建设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负责我区校车运营。市公交集团车辆运营公司认缴300万元,以股东身份参与校车运营管理。目前,校车运营线路覆盖60多所学校、1.2万名学生,有效保证了全区中小学生乘车需要。
四、学校安全方面
坚持齐抓共管,筑牢安全防线。落实全员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扎实推进扫黑除恶和校园欺凌治理工作,牵头11部门制定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联合开展各类校园及周边安全检查13次,排查整改安全隐患112处。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建好用好网上安全教育平台,组织防地震、防火防汛、防交通事故等应急演练1500余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20余万份。加强校园三防管理水平,每年投入340万元,配备专职安保人员,所有学校均配齐配足了安全防卫器械和一键报警系统,基本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全区教育系统持续保持安全稳定。
五、工作打算
1.全力加快推进工程建设。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区政府统一领导,教育、建设、国土、财政、审计、城投等相关部门协同推进的管理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建设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确保项目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速推进。二是密切协调配合。及时调整联席会议组成人员,开辟绿色通道,凡是在区内审批的事项,一律简化相关建设手续,确保土地、规划、施工等手续办理及时。三是确保建设质量。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确保校舍工程高起点建设,把学校和幼儿园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推进2018年学校和幼儿园续建项目,2019年再建设30处普惠性幼儿园,同时根据生源变化将适时启动兖州路中学等5处中小学建设项目。
2.全面规范招生转学行为。严格招生管理,在去年招生工作基础上,优化城区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方案,扩大弹性学区覆盖范围,合理调整招生片区,实行阳光招生、阳光分班。推进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学区制建设,制定“一校一策”方案,做好扩班分流工作,采取校内扩班与校际间分流相结合的办法,统筹安排,积极平稳化解其他年级大班额。严格学籍管理,进一步规范转学行为,合理控制校际间学生流动。
3.统筹做好师资和教学设施配置。用好编制政策,协调区编制、人社部门,新公开招聘部分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调配优化师资,满足新建学校和幼儿园的师资需求。根据学校建设进度,提前统筹教育教学设施配置,确保学校交付后教育教学设施及时配置到位,满足正常教学需求。
4.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建立完善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和学校安全防范工作机制,深化平安校园建设,深入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和依法整治,推进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和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切实加强中小学生欺凌防治工作。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定期开展安全应急疏散演练,确保全区教育系统安全稳定。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