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道路兴,城市盛”,日照城市的腾飞正源于对道路的孜孜以求。
作为城市交通建设的主力军日照交通发展集团自组建来,以助力交通发展,服务日照经济为经营宗旨,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资金来源多渠道、项目建设市场化作为发展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为日照振兴发展提供了先行引领作用。集团资产规模从2016年3月注册时的15.3亿元,增长到目前的60.8亿元,达到成立之初的4倍。谱写着日照交通发展的崭新篇章。
国有企业是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排头兵、主力军,要抢抓政策机遇,依托基础产业优势,快速拓展新兴产业,调结构、优布局、提品质。对此日照交通发展集团将坚持一业为主、多业并举,大力发展主导产业、配套产业、新兴产业,力争今年产值突破50亿元,资产总规模达到70亿元。
厚植产业根基
经济要发展,基础先行,交通先行。日照交通发展集团对此感受深刻。作为城市交通建设的主力军,2017年日照交通发展集团承担着迎宾路改造、204国道和313省道绕城;建设206国道、222省道等9个国省道项目;实施机场、潍日、岚罗、青兰聊城段等5个高速公路项目。共承建公路工程39项,完成产值27.32亿元。
日照交通发展集团董事长金立柱深知,工程建设是日照交通发展集团的传统优势和产业基础,需要固本培元,提质增效。“在工作中要学会‘加减法’。”
一方面是紧盯市场做“加法”,在高速项目中,要确保潍日高速10月竣工通车,中标岚罗高速,推进董家口至五莲高速项目。在国省道项目中,要确保204国道绕城段年底前建成通车,力争中标220省道西延、314省道改建、204国道中修工程。而“减法”则是细找显性成本,深挖隐形成本,精打细算、精准管理,找准盈利点,止住出血点,扩大增效点。确保成本降下来、质量有保证、效益有保障。
“一加一减”秀出了日照市交通发展集团的自信, “一疏一堵”立出了日照市交通发展集团的新规。
推动转型升级
在厚植产业根基的同时,日照交通发展集团还精耕新兴产业。在他们看来,国有企业是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排头兵、主力军,要抢抓政策机遇,依托基础产业优势,快速拓展新兴产业,调结构、优布局、提品质。
据经济导报记者了解,除了在交通服务产业布局外,还涉足了智慧物流产业,医疗健康产业。此外在筑路材料、欧亚沥青拌合站、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产业,研发新产品,抢占市场制高点;积极开展茶食品、茶保健品的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企业要发展,一定要逐步减小对主营业务的依赖,通过不断发展非主营业务,让企业更平稳发展。未来交通发展集团将会不断发展非主营业务,产业比例也由公路工程一业独大,工程产值与其他业务板块产值9:1,调整到6.7:3.3,防止一山独大,不见群峰的不健康模式,这样企业就会更加快速的发展。”金立柱表示。
日照交通发展集团的理念是引领带动各类资本和技术参与项目建设,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招商引资,加强资本合作。与实力雄厚的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创新项目投融资合作模式,实现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合作。在战略合作协议框架内,着眼长远利益,建立长效机制,加快推进优势企业合作,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招科引技,加强技术合作。
抓活资本运作
资本运作是实现企业腾飞的翅膀,是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运作,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化,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服务企业发展。
“身处资本时代,要会运作、敢运作、运作好。政府主导,做优平台。利用好PPP、政府购买服务政策,发挥财政性资金的主导作用,选准融资项目,夯实融资平台,打破‘就钱还钱’传统观念的束缚,坚持‘放量增长、盈利创效’的主基调,树立起‘项目带动融资、发展效益还款’的新观念,围绕项目筹集资金、配套资源、组建项目公司,寻找稳定资金流,推进持续发展。”金立柱表示。
在日照交通发展集团看来,除了夯实融资平台外,还要拓宽融资渠道。通过企业信用评级,启动债券发行工作,撬动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依托境内外资本市场,探索融资租赁、金融租赁、市场化债转股等融资方式;加快铁路基金放款审批,保障铁路建设资金。此外,还要对接资本市场,进一步梳理各业务板块,按照上市标准,规范和加强基础管理,力争成熟一个、孵化一个、上市一个,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创新人才发展
“企业的发展就是要靠人才和创新机制,这样才更走的更远。”金立柱认为,人才是企业最宝贵、最核心的要素。
在日照交通发展集团有“人人都是人才、都可成才”的理念,不唯学历、唯资历、唯身份衡量人才,注重发现和培养有实践经验、一技之长的实用人才,为每个人成长成才创造条件、搭建舞台,尽快把现有“人员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
通过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日照交通发展集团加快由“人事管理”向“人才开发”,由“被动适应”向“主动服务”转变,切实抓好人才的引进、输送、培养和使用。打造一支专业互补、前后衔接、梯次搭配的人才团队。同时针对人才难留现象,还提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和文化留人的企业理念。
“加快优质项目的论证、调研、分析,抢占先机、赢得主动,打造投资有效益、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的‘五有’项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金立柱说道。
责任编辑:张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