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经济
日照经济   
莒县“乡村记忆工程”留住历史“底片”
发布时间:2017-03-03 10:36:55    来源:日照日报    

  近日,漫步走在山东省首批传统村落莒县碁山镇天城寨村的街头上,远眺周边,九顶莲花山依次环绕,石砌的城墙、城门、房屋……古朴的味道迎面扑来,清代捻军抗击封建统治的英勇事迹历历在目,历史仿佛就在眼前。
  而在与天城寨村不远的省“乡村记忆工程”试点———明代古村桑园镇柏庄村,留存传统乡土建筑98栋,村内大街小巷、数座小桥皆为青石所铺,虽历经岁月风雨洗礼,依旧光滑油亮,闪烁着时光的印记。
  “乡村记忆工程”结硕果。近年来,莒县探索将“乡村记忆工程”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保护乡村文化遗产、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天城寨这样的乡村记忆“底片”保留下来。
  被视为“传奇农民”的招贤镇西宅科村农民张安祝,则因为收藏的近千件历史文物藏品在我市首开先河,建起来第一座村级博物馆。他收藏的文物藏品,每件老物件都是一个故事、一段情感的寄托,从2015年1月份建馆到现在,已接待参观者达1万余人次。同时,莒县还有浮来山风景区刘勰故里民俗生态博物馆、阎庄镇大北林村剪纸博物馆等乡村博物馆或传习所,被评为省第一批“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单位。
  “我们统筹全县县史、镇史、村史、红色文化、特色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建设了县乡村三级历史文化展示体系。工作中,坚持政府主导、专家指导、公众参与的原则,鼓励引导当地群众、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共同推进‘乡村记忆工程’的实施。同时,借助‘文化+农业+旅游’的模式,争取利用原生态的‘土味’打造出一批文化旅游景点。”莒县文体局分管负责人告诉我们,目前,莒县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乡村博物馆达21处,其中传统村落15处、乡村(社区)博物馆6处,个人兴办的展馆达20余家。长岭镇石井村、招贤镇西宅科村的“乡村记忆馆”“乡村博物馆”,陵阳镇陵阳街村建设的“鲁东南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暨陵阳河遗址博物馆”已建成开馆。
  依托传统文化,莒县还积极申报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全县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68项。其中,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国家级3项、省级6项、市级68项。2处乡镇被评为“山东书画文化之乡”、1处乡镇被评为“山东剪纸文化之乡”,莒县3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老物件”留住历史“底片”,“千年古县”文韵蓬勃喷发。正是这些传承的绵延不绝的文脉,让人记得住乡愁。莒县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又全面启动了莒国古城建设。建设围绕搞好文化业态布局规划,打造莒文化、酒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陶文化、民俗文化、非遗文化、书画艺术等展示平台,力争把莒国古城建设成为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文化之城、商业之城、旅游之城、活力之城”。(本报记者 刘江雪 通讯员 魏士朝辛有东

责任编辑:张慧    


打印此页】【顶部】【关闭
 分享到:


热图   更多>>
日照竹洞天风景区
万平口海滨旅游风景区
五莲山风景区
刘家湾赶海园
港城视讯   更多>>
阅读热点   
日照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实行“田...
业绩惹眼的亚飞达突遭变局:董事长等4位...
巴黎圣母院重建“路线图”获批
新三板精选层最快8月初开板 这7家鲁企跃...
火星上可能曾有条流淌十万年的河
官场“地震”后,西安迎来“博士后”新...
“鸿鹄房产营销新模式中国行”广西站峰...
5G技术强大在哪里? 传播8K电视让成本下...
北京市海淀800套公租房专配特殊困难家庭...
中国财险首季信用险保费下滑 4月起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