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箭齐发”优化制度供给 ◎生产总值增幅全省排名升至第四
海滨之城日照,大刀阔斧推进改革,打通梗阻,冲破瓶颈,闯出一片新天地。
“日照发展的出路在改革,动力在改革,成败也在改革!”市委书记刘星泰对记者说。以行政体制改革为主线,围绕园区体制机制、招引体制机制、投融资、综合执法、民生事业等方面,日照“八箭齐发”。
优化制度供给,释放改革红利,经济提质增效。今年上半年,日照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在全省各市排名升至第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5个百分点,整个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回升、逐步走强的好势头。
“五板斧”激活园区动力
为激活园区这个经济发展主战场,日照砍下“五板斧”。
取消区县党政负责人在园区兼职,让园区“一把手”专下来抓发展;对全市9个园区统一规划、明确定位,实现“一张棋盘布棋子,一张蓝图全覆盖”;以清单形式向园区下放市级经济管理权限141项,市直有关部门向园区延伸服务,减轻园区办社会的负担;设立行政审批局和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实现“一枚公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将园区人员原有身份封存,推行职员制和绩效工资制;连续三年从市级新增税收分成中拿出60%,设立园区发展专项资金和10亿元市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
按照“一个主导产业、一名市级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套工作班子、一个实施方案”的思路,他们成立17个产业招商组,每个招商组由一名市级领导牵头。明确要求所有经济部门都是“第二招商局”,并大力推进资本招商、产业链招商、订单招商等招商新模式。日照创新性地设立了“人才创新发展院”和“企业发展研究院”两个“蓄水池”,有效解决了引进人才在编制身份、职称评聘、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后顾之忧。
通过一系列措施,各区县、部门、园区发展积极性得到极大释放。前8个月,新招引项目184个,到位资金183.37亿元。特别是一些大项目招引实现重大突破:新加坡金鹰集团投资200亿元的清洁能源综合利用项目正式落地;规划设立的中澳产业园已有3个项目开工。今年以来,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4.08%,注册资本同比增长146%。“好环境”释放经济活力
什么是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好项目来了要落得下、落得快、发展得好。
日照确立了争创“干部作风最好、办事效率最高、营商环境最优”城市的目标,在全市刮起强劲的效能风暴。
行政审批方面,建立“圆桌会议”“基本建设一表通”“投资建设项目模块化并联审批”等机制。特别是“投资建设项目模块化并联审批”,将全流程审批时限由281个工作日缩短到了28个工作日;通过区域化评估评审,工业项目落地平均节省6至9个月,企业编制有关评估报告费用降低了40%;1月份启动的市级网上审批大厅,将458项行政审批事项和341项便民服务事项纳入平台。
被列为全省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市以来,日照在市、县、乡三级推开综合执法体制改革,首批将城市管理、文化、旅游、科技等8个市直部门的行政执法职责整合纳入综合行政执法范围,区县和功能区进一步将试点范围扩大到20多个部门和领域。目前,涉及城市管理、文化市场、编制和160名执法人员,全部划转区县。通过改革,初步实现了“一顶大盖帽”统管百姓事。去年,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测评中,日照在全国100个参评地级市中位居榜首。
国资在经济发展中起顶梁柱作用,由于日照财政盘子太小,很多项目一直想干,却没有钱干。他们结合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新组建水务集团、交通发展集团、土地储备开发集团、公交集团、财金集团等新的投融资平台,在提高资金利用率、增强企业融资能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今年以来,市属国有企业规划了119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总投资537亿元。
“旅游富市”挖掘后劲潜力
日照推出“旅游富市”战略,把旅游放在和工业同等重要位置,再造旅游产业新龙头。
他们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实现旅游业发展由部门单打独斗向党委、政府全方位推进转变。同时对国有景区实行所有权、行政管理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建立齐抓共管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体制。今年计划实施105个旅游项目,到目前已完成投资60.24亿元。其中,投资100亿元的东方太阳城项目列入全省十大文化旅游项目,单体“天台山景区”已经开工建设。投资2亿元的万平口景区提升项目完工运营。前8个月,沿海各景区共接待游客2360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收入18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和12%,收入增速超过游客增速,表明日照旅游开始向中高端迈进。
日照仅主城区就有120个城中村,按照对基层充分放权、压责、让利的原则,出台“一稳、两放、一压”新政策。东港区主动提出“三年攻关,五年收官”的目标,今年计划改造的27个城中村,已有22个实现一次性签订拆迁协议100%。今年日照市计划改造城中村76个,目前已启动实施了59个,争取到位资金100亿元。(杜辉升 从春龙)
责任编辑:张一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