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岚山区在木材产业迅速发展、林业检疫任务日益繁重、林业生物安全外来防控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统筹森林资源生物安全和林业产业发展,以“严”守安全、以“简”助营商、以“融”开新局,积极推动林业植物检疫改革探索。作为山东省林业植物检疫的重要试点区,截至目前,岚山区已有148家木材企业纳入规范化检疫,累计检验检疫木材209.65万余方,办理植物检疫证书35062件。
严把三关,以“严”守安全
为增强检疫工作科学性和精准性,岚山区严把源头、检验、流向“三关”,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形成系统规范的植物检疫纸质和电子双档案,不断提升林业植物检验检疫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一是把清“源头关”。所有受理的植物产品要求提供明确有效的来源证明,从进境入口、到经销转移、再到企业购入,建立准确的来源可溯渠道,产地、材种和进境检疫程序清晰、完整。对于外埠调入的植物产品,主动联系企业开展复检调查,守好省际调运安全防线。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共受理批次报检业务473起,建立规范化可溯报检档案451件,开展外埠调入复检调查217次,保证上游信息真实准确。
二是把牢“检验关”。实施专职检疫员现场负责制和检疫工组包联制,严格按规程开展现场检验,需要进一步鉴别判定的,取样送实验室检验,现场和实验室检验全部留存影像资料备查。苗木检疫实施双工组同检,松材线虫检验须经形态特征显微观察和PCR核酸检测双重确认。截至目前,共开展外业调查736次,镜检观察实验327次,松材线虫核酸检测实验25次,保存现场调查和室内化验影像材料5648件,其中发现非检疫性疑似外来昆虫和线虫活体38件,为全区生物安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三是把准“流向关”。做好调运检疫的现地核实和信息确认。签发检疫证书实施严格申领登记制度,对随车调运证书进行信息核查,并根据外省复检反馈的收货人不实信息,严肃查处涉检企业,保证经检货品依规调运。自年初检疫试点工作开始,入档检疫证书申领登记材料9246件,保存调运检疫证明材料46581件,查处不实信息企业9家,确保下游流向产品有据可循、信息相符、责任落实。
优化流程,以“简”助营商
深化检疫流程探索,构建了“三检”联动机制,借助数字化手段,提供更加省时、简化、安全、便民的检疫服务,全面提升服务质效,使植物产品的检疫审批效率显著提高,申领检疫证书时间从平均7天减少到0.5天。
在优化检验检疫流程中,创新性提出“提前检”、“批次检”、“补充检”的“三检”联动机制。“提前检”,原木入场后,立即审理材料,组织开展检疫,把检验检疫所需时间调整到申领检疫证书之前;“批次检”,同一业主、同一来源、同一批次的植物产品,开展一次检疫,签发多车证件,压减检验频次;“补充检”,对已检疫未及时调运的产品随时组织补检,时刻掌握每批次植物产品的实际情况,做到全覆盖、无遗漏。同时开发植物检疫数字化平台,达到报检、受理、审批一网通办,实现一次办好。以安全高效的检疫服务,助力营商环境改善,促进全区木材产业健康发展。
合作共建,以“融”开新局
不断强化党建引领、队伍共建、联动协作等保障措施,开创规范、高效、便民森林植物检疫新局面。
一是党建引领。与岚山海关开展党建共建,从政治学习、业务交流、信息共享等多方面开展合作,全面提升党建水平,筑牢生物安全底线。积极向上级党组织争取,筹建岚山区林业植物检验检疫党支部,将党组织建立在工作一线,党建引领,统筹开展检验检疫工作。
二是队伍共建。一方面增加编制,扩充专职检疫员队伍,将区级林业编制从4名增加到10名;另一方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与国有企业合作,补充了15名兼职检疫员。以专职检疫员为核心,组建了4个检疫工组,壮大战斗力。多次邀请省林科院、省野保站专家开展业务培训,全面提升业务能力,打造业务干练、素质过硬的植物检疫服务团队。
三是联动协作。岚山区自然资源局与执法、海关、交通(港口)等多部门成立检疫工作协调机构,建立定期协商会议制度,统一协调检疫、执法、监管工作;取得省林科院、高等院校相关专家技术支持,增强了外来有害生物鉴别的专业化水平。(谢圣洁 许力山 尉志强)
责任编辑:张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