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县,一个位于黔桂两省交界的地方。这里生态良好,气候宜人,风景奇特,全县森林覆盖率良好,被誉为“地球绿宝石”和“全球最美喀斯特”。荔波是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的故乡,邓恩铭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发扬光大,红色基因在这片土地上血脉相承。如今,红色文化和绿色发展将荔波这座小城的山光水色点缀得更加摇曳生姿、熠熠生辉。
游客在卧龙潭景区游玩
守住绿水青山 做优全域旅游
提到全域旅游,荔波一直是贵州的骄傲。早在2015年3月,荔波率先在全国先提出全域旅游发展模式,随后,2016年荔波被评为全国全域旅游的示范区、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县。
时任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到荔波调研时,提出“一年内实现荔波旅游景区有一个大的变化”的要求。为了顺应全域旅游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荔波正全力推进旅游景区提质升级。规划建设包括大小七孔游客集散中心、邓恩铭故居陈列馆及广场、樟江景观带环境整治在内的22个总投资约88亿元的重点项目。该项目倡导以点带面,奋力打造荔波旅游“升级版”,培育旅游发展新动能。
目前荔波的景区提质扩容已进入冲刺阶段。据了解,已投入项目建设管理人员400多名,带动近6000人就业。大小七孔游客集散中心、景区公路白改黑、梦柳布依风情小镇等项目主体工程将如期完成。
“世遗荔波”是世界对荔波的高度赞誉与认可,人们担心在大力开发荔波旅游的同时,能否守住老祖宗留下的遗产,这是荔波发展必须考虑的、至关重要的、甚至是性命攸关的问题。对此,中共荔波县委书记尹德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荔波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是有侧重的,这个侧重点就是“保护优先”。荔波的优势是绿水青山,是坚决不能丢掉的。尹德俊举例说:“我们的喀斯特森林从远处望去郁郁葱葱,走近一看却发现它的树不是很大,树根很长,在没有泥土的地方,树就顺着石缝顽强地生长,这都是经过上万年的演变而来的。如果把它破坏了,很难在短时间,甚至上百年恢复完好。一旦丧失了这个基础,我们的发展就无从谈起。”
尹德俊表示,荔波之所以选择全域旅游作为县域战略,主要是因为旅游开发是所有产业中破坏力最小的。也符合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荔波要发展全域旅游,首先就是要守好“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其次是怎么把生态的资源、文化的资源和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变成整体的产业链,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变成荔波经济的支柱。
荔波景区道路
发展旅游+ 完善产业链
要想富,先修路。制约荔波旅游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交通问题。尹德俊表示,近年来,贵州交通发展比较迅速,荔波目前正在做的是优化。荔波在2015年下半年开始提出一个“交通三联行动计划”,打通内部交通。第一个目标是荔波相邻景区行程时间要控制在半小时以内,第二从县城到每个景区之间行程时间也要控制在半小时以内。目前,高速路修扩建已陆续启动两条,荔波机场二期工程项目已启动,贵南高铁(荔波站)将于2020年通车,整个荔波的外联交通计划预计三到五年可以完善。届时,荔波将形成大环线、小环线、网络线,构建“陆空并进,内有外快”的立体旅游交通体系,为荔波全域旅游作支撑。
旅游是以服务为主的产业,如果将来荔波的游客数量变大时,荔波需要有一个可以预控的机制,在人群的高品质上做一个把控。对于这个疑问,尹德俊表示,荔波将通过扩展农家乐来满足大量游客涌入,同时保证品质不下降。此外,荔波在民宿旅游互动上也开始做提升,特别是满足高端人群的服务需求。例如,外国旅游团对厕所比较敏感,荔波有针对性地新建了一些厕所,并开放热水。与此同时,还增加了“第三卫生间”来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更多地服务于中外游客。
荔波一直倡导“人人都是讲解员,人人都是服务员”的理念,并通过与老百姓分享红利来让其参与到全域旅游当中来,并通过“旅游+”的理念把城建体系和服务体系结合,形成产业闭环,进而把控总体服务质量。
“荔波始终秉持生态立县的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基本思路,形成了全县干部群众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共识。荔波县立足县情实际,始终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以绿色生态为基础,以红色文化为引领,以‘全域旅游'战略为抓手,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绿色崛起新路。” 尹德俊如是表示。
责任编辑:张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