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
酒店   
食品有了大数据,想买啥就买啥
发布时间:2017-07-10 16:17:11    来源:每日经济网    

  在本届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大数据在食品安全监管与风险防控的应用峰会论坛”上,嘉宾们展开热烈讨论。陈莹莹摄

  “食品安全得到保障的标准是什么?”6月29日下午,在本届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大数据在食品安全监管与风险防控的应用峰会论坛”上,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周涛这样问。

  他得到了三个答案。

  “买东西不用考虑那么多,想买啥就买啥。”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副主任罗秋科说。

  成都顺点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川江回答:“人们没有思想负担,不再讨论食品安全问题。”

  成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总监蒲旭峰则开了个玩笑,“等到人们不需要食药监局”。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理想中的标准呢?嘉宾们纷纷支招,所有答案都指向了大数据。

  蒲旭峰说,成都市食品安全监测预警数据中心建设始于2015年,当时成都的食品安全监管人少事多疲于应付,另一方面食品安全监管环节众多,很多信息不能共享。看到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发展的机遇,当地创造性地提出,用建设数据中心来创建“智慧食安”的成都模式。

  由此,全市食品安全信息汇聚路径开始打通,包括食安系统内部、检测实验室、生产经营主体、电商平台、哨点医院在内的9.6万条政务数据、860万条检验检测数据、7000万条商品数据和6.8亿条网络舆情数据,建成了基础数据体系。利用对数据的挖掘,不仅能发现早期的食品安全热点问题,还能提高靶向抽检能力,并提前介入食品安全相关检验、执法、引导等工作。

  刘川江的成都顺点科技有限公司是成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合作方,他总结说,以前的食品安全监管全靠人海战术,在食品生产、流通、销售环节里想监管谁就监管谁,没有通过数据来形成制度监管的理念。通过信息化和网格化的数据,可以及时发现生产端、流通端与消费端存在的问题。

  罗秋科则举了个例子,新疆的哈密瓜在北京卖2元钱一公斤,有了可追溯的商品条码后,在超市可以卖到8元钱一公斤。

  “编码系统让我们知道哈密瓜的产地,也具备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罗秋科说,食品安全追溯可以分为“向上一步溯源”和“向下一步追踪”两条线,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对供应链上各种食品信息分类、采集、分享,最终实现生产、加工、物流、零售整个供应链的全过程追溯,不仅保证了消费者食品安全基本需求、降低食源性疾病风险,又能提升消费透明度、维护知情权和消费信心。

  周涛则分析,通过源数据库的构建、对数据库系统分析挖掘、调动系统对接现有监管业务,能够解决食品安全管理最核心的三大问题:预警食品安全风险、应对食品安全谣言以及避免出现食品安全体制内舞弊。

  “跨部门数据共享困难、多源头数据质量不尽如人意、业务需求与技术实现存在认知差异,是当前大数据在食品安全领域应用需要面临的挑战。”周涛说。(经济日报记者 陈莹莹)

责任编辑:张慧    


打印此页】【顶部】【关闭
 分享到:


热图   更多>>
日照竹洞天风景区
万平口海滨旅游风景区
五莲山风景区
刘家湾赶海园
港城视讯   更多>>
阅读热点   
日照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实行“田...
业绩惹眼的亚飞达突遭变局:董事长等4位...
巴黎圣母院重建“路线图”获批
新三板精选层最快8月初开板 这7家鲁企跃...
火星上可能曾有条流淌十万年的河
官场“地震”后,西安迎来“博士后”新...
“鸿鹄房产营销新模式中国行”广西站峰...
5G技术强大在哪里? 传播8K电视让成本下...
北京市海淀800套公租房专配特殊困难家庭...
买全国卖全国格局初成,平邑:一座县城...